推动“生态修复+”模式 重庆扮靓三峡库区“颜值”
中新网重庆2月12日电 (梁钦卿)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重庆市围绕保障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总体目标,系统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工程建设整体进度已达96%。
重庆市推动“生态修复+”模式,努力将库区生态优势转化为库区绿色发展动能,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忠县独珠半岛上,“生态修复+农业”模式,建设柑橘智慧农业园,培育“独珠江村”公共品牌,带动本地村民400余人就业,让入乡创业的“新农人”尝到了甜头;石柱县藤子沟通过“生态修复+艺术”,联动高等院校打造艺术写生基地,新增就业岗位537个,让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韩列松表示,2025年,重庆将强化高水平保护,提升生态品质。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保护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资源,维护长江原生生态空间。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重点保护好忠县皇华岛、石柱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涪陵武陵山、丰都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守护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其次,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扮靓三峡库区“颜值”。实施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七曜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擦亮重点区域生态本底,在丰都龙河打造以休闲游憩为主题的立体郊野空间,在万州武陵镇建设以原乡山水为主题的最美江湾,在涪陵水磨滩以“轻介入”营造城郊滨水休憩空间,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重庆还要壮大三峡库区产业“价值”,依托库区江、湾、沱、溪、湿地、高山等特色资源禀赋优势,巩固提升云阳凤鸣、石柱冷水、万州溪口等生态修复成效,持续推广“生态修复+”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村民、村集体共建、共享生态红利,增强库区人民福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生态修复标志性成果,助力重庆市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完)
- 曹琛代表履职密码:叩开一扇门,打开一颗心
- 它们何以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黑龙江饶河:正月还没过去 东北虎又来了
- 2025年春运西南铁路发送旅客超570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2025年春运宁夏各机场运送旅客99.2万人次 同比增长5.8%
- 多一张工作清单,干部干事为什么更积极?
- 医生自嘲“天塌了”,患者查DeepSeek“质疑”治疗方案,而且它对了
- 甘肃甘州:庭院经济盘活“沉睡”资源拓宽乡村致富路
- 别因“颜值”误大事!用贴纸遮挡护照照片,或被拒绝入境
- 2024年重庆侦破非法捕捞水产品案526件
- 商场里的卡皮巴拉:外来野生动物成儿童新宠,暗藏风险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一天两次偶遇大熊猫
-
曹琛代表履职密码:叩开一扇门,打开一颗心
2015.12.16 -
黑龙江饶河:正月还没过去 东北虎又来了
2015.12.16 -
2025年春运西南铁路发送旅客超570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2015.12.16 -
2025年春运宁夏各机场运送旅客99.2万人次 同比增长5.8%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