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义务教育”话题引发热议,针对如何促进义务教育接轨数字时代、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社会关心的问题,记者连线嘉宾、共同讨论。
——编 者
对话嘉宾:
周 源 知乎创始人
王丽娟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马晓丽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庄小学副校长
陈伟志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
曾旭晴 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党委书记
龚健梅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
记者:人工智能会给义务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学校、学生和家长应如何应对?
周源: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目前,一些地区将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要做到“教学先行,家校共识”。学校要强化师资队伍培养,让更多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方法。家长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亲子情感的培育。
王丽娟: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能更便捷地获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能在课程设计、撰写教案等方面得到启发。要推动学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引导机制,引导学生自律、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不陷入认知依赖和思维惰性;同时将人工智能使用融入教师培养计划,提高教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为教学提供支持;家长也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做到家校共建,同时监督孩子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不能放松对孩子基本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记者: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马晓丽: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要继续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更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的实验室、信息化设备等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水平。要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及城乡学校联合体建设,实现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之间的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持续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陈伟志: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优质均衡与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息息相关。
推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优质均衡建设机制,建立优秀教师、校长跨校、跨区域轮岗制度,确定示范性学校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每年到薄弱学校任教;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业务能力成长,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
推动“双减”落到实处
记者:如何巩固和拓展“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曾旭晴:学校应更注重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通过优化作业设计、组织跨学科作业项目等方式,精准评估学生发展实际,开展个别化指导。
此外,要真正把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学生才有精力保持好奇心、培养探索欲。学校应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龚健梅:如何在不增加作业、不增加额外教学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校内学习?“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提高日常教学和作业的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要布置分层作业,利用假期更多开展跨学科融合作业等。
另外,要进一步减轻教师在非教学类工作方面的负担,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评价标准,助力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到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中。
(人民日报记者:卢涛 记者张文豪、金歆、赵帅杰、江琳、刘晓宇参与采写)
- 2025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中国留学论坛举行
- 强飑线携风裹雨袭粤 广州全市中考体育考试停考
- 长沙南阳“南北”联动传承仲景文化 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 一见·从这三个节点,看习主席的东南亚之行
- AI时代,该怎样看待学习?(青年观)
- 2025年度“青马工程”全国班开班:首次增设思政课教师专项班
-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为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 【讲习所·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从亲诚惠容理念感悟习近平的邻里之道
- 第一观察丨携手周边国家 共创美好未来
- 良好开局!多个重大水利工程“进度条”刷新
- 辽宁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创新专题培训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 世说中国丨期待更多“双向奔赴”在越中两国之间涌现——访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
-
一见·从这三个节点,看习主席的东南亚之行
2015.12.16 -
【讲习所·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从亲诚惠容理念感悟习近平的邻里之道
2015.12.16 -
第一观察丨携手周边国家 共创美好未来
2015.12.16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越南语版)启播 庆祝中越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动举行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