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两项新研究揭示胃癌早期突变及风险因素
中新网香港4月15日电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14日表示,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的研究团队近期发表两项创新研究,揭示胃内早期变化发展为胃癌的重要线索,为改善胃癌的预防及早期检测奠定基础。
4月14日,香港大学公布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研究团队近期发表的两项创新研究。图为此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系主任梁雪儿(前排中)及其他团队成员。 (香港大学供图) 研究团队利用先进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正常胃黏膜组织的基因突变。他们对238个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另外829个样本进行靶向测序。这些样本来自中国香港、美国和英国的胃癌患者及非癌症患者。
研究显示,基因突变数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正常胃腺体每年累计约28个突变,但胃癌患者的突变率是正常的两倍多,尤其在“肠化生”腺体中更为显著。
此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系主任梁雪儿表示,人们到60岁时,有近一成胃黏膜会出现已知癌症基因突变,可见这些潜在致癌变化需历经数十年累积。
研究还发现,部分患者胃细胞拥有3套染色体,额外的染色体通常于患者12岁至25岁的青少年时期出现,这可能由于患者早年接触过致癌突变源。
4月14日,香港大学公布,其医学院研究团队建立全球首个“肠化生”类器官生物库研究胃癌早期癌变。图为研究团队成员正进行相关研究。 (香港大学供图) 在另一项相关研究中,港大医学院与肿瘤及免疫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聚焦胃癌的癌前病变现象“肠化生”。研究团队利用“类器官培养”技术建立全球首个“肠化生”3D模型类器官生物库。团队从香港玛丽医院47名胃癌患者的组织(涵盖正常至晚期“肠化生”阶段)中培养出70个类器官。
梁雪儿表示,成功建立活细胞模型后,下一步有望开发逆转“肠化生”的药物。这些突破为对抗胃癌带来新希望,可能彻底改变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实践。(完)
- 民进党当局刁难迫害陆配 国台办:广大台胞要勇于捍卫自身权益
-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 台湾写真:台北纪念琼瑶:让火花燃烧、爱依旧
- 中国国防部:抹黑中国摘不掉美国“黑客帝国”的帽子
- 未经公司审批的加班,算“加班”吗?
- 宁夏银川:多部门联动防治飞絮 还市民清新宜居环境
- 中新健康丨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科学运动控制体重?专家解答
- 吉林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中新健康丨老年人运动中预防跌倒的方法有哪些?专家支招
- 港口国措施协定对中国正式生效 中方介绍情况
- 湖南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187名选手比拼职业技能
- 全国博物馆馆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培训班座谈会在京召开
-
暖热如夏!2025全国短袖出场地图来了
2015.12.16 -
第一观察丨“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
2015.12.16 -
“跟着电影游大陆”成热潮,打开台湾同胞了解大陆的两扇门
2015.12.16 -
金句海报|关于中马关系,习近平这样阐述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