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二手汽车

汽车改公里数(10万变5万里程数想改就改你买的二手车被“潜规则”了吗?)

时间:2024-03-09 浏览量:

“里程表显示5万多公里,实际里程数有10万公里,你这是里程数造假。”“兄弟,我没有造假,造假的不是我。”15日下午,市民蓝先生与二手车行法定代表人曾先生在惠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桥东管理所(以下称“桥东工商所”)就二手车交易中里程数造假的消费纠纷进行协调。双方各执一词,协调工作举步维艰。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调解,蓝先生将要求赔偿金额从3万元减至3500元,最终达成协议调解成功。

10万变5万!里程数想改就改!你买的二手车被“潜规则”了吗?

5月中旬,蓝先生在某网站上看到惠州某二手车行发布的车辆信息,一辆黑色丰田凯美瑞很是合他心意。该车行法人曾先生承诺车辆未发生过重大事故,没有泡过水,至于行驶里程数“里程表是怎样就怎样”。仪表盘显示里程数为5.6万多公里,蓝先生三次到店看车后,最终以15.5万元的价格买下这部车。不过双方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合同中并未提及行驶里程数的情况。

10万变5万!里程数想改就改!你买的二手车被“潜规则”了吗?

8月1日,蓝先生在4S店保养时发现了问题。“维修师傅觉得以行驶里程数看,车辆零件不该磨损到这个程度。”蓝先生称,4S店工作人员主动调阅了车辆的维修履历,发现该车在今年3月31日进行保养时,里程数已达到99983公里,车辆已经过了保修期限。“虽然知道二手车一般都会调公里数,可没想到竟然差这么多。”他当即便联系车行要求赔偿市场差价,但对方只承诺提供一次免费保养,并以合同中没有涉及里程数为由,不予赔偿。

10万变5万!里程数想改就改!你买的二手车被“潜规则”了吗?

蓝先生不想“吃这哑巴亏”,便拨打市民热线12345进行投诉维权,既定双方于15日下午3点到桥东工商所进行协调。“进门不到两分钟,双方就不欢而散了。”据桥东工商所分管投诉调解的副所长李所介绍,消费者认为车行里程数造假,要求赔偿差价3万元;而车行一口咬定合同条款没有相关规定,不肯做出任何赔偿。双方各执一词,车行曾先生表示拒绝接受调解先行离开。5点半钟,双方因需签字确认调解失败情况说明,再次聚在一起。在李所的主持下,双方冷静下来再次协商。而考虑到诉讼成本,蓝先生提出了维修车辆以及赔偿5000元的要求。最终,双方调解成功,达成维修车辆以及赔偿3500元的口头协议。

延伸

律师解读

这场二手车交易纠纷中,买方卖方相互扯皮,主要争议有两点:合同中未约定里程数有关条款,购车后发现实际里程数与承诺不符时,应当如何认定?车行主张自己没有对里程数造假,是否便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广东卓凡(仲恺)律师所律师利兴超认为,车行作为专业经营机构,负有对二手汽车的行驶里程数进行核查、监测并如实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其对所出售的商品质量需承担法律责任。在此次纠纷中,车行作为格式合同提供方,对涉及车辆里程数这一重要条款没有约定。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利兴超认为,对于会直接影响交易的行驶里程数一类重要条款,因格式合同提供方没有约定,也无法举证消费者已经知悉的情况下,应当做有利于消费者的理解。

车行主张未进行里程数修改则需自行举证证明,亦可将上一手的卖家追加进来,以便查明各方责任。而对消费者来说,只要证明车是从车行购买,并且确实存在里程数造假即可。

消费者须知

二手车里程数造假成本不到百元,里程数“瘦身”俨然已成为“行业惯例”。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桥东工商所收到过的有关二手车交易的投诉不在少数。鉴于二手商品本身的二手属性,买方和卖方彼此扯皮的情况数见不鲜。尤其,此次纠纷中涉及金额较多,且消费者购车近3个月后才发现问题,调解难度更大。

作为消费者,为避免风险,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工商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多加考虑后再进行签约行为。律师也提醒消费者,交易时应注重合同的规范性,重要的要素务必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消费者在购买前也要对销售方的信誉进行多方考察,并要求二手车行出具有关车辆状况的相关资料。只有消费者提高自身证据意识,日后果真出现问题时,才能方便取证、维权。

【见习记者】于蕾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作者】 于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