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存在哪些安全问题?遇到这类交通事故又该如何处理?)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驱动系统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由高压驱动系统来提供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高压电系统故障或者碰撞等造成结构损伤导致出现高压泄露、人员触电、电池起火等安全风险。每次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都能上头条,那么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安全性方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显著差异,值得我们探讨。
(1)碰撞电安全风险及安全设计
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搭载有一整套高压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传统碰撞情况下人员伤亡的情况,还存在碰撞后高压系统受损,导致高压电裸露、高压泄露、短路、电池起火等次生风险,乘客和救援人员等在电动汽车碰撞过程中,也将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开发设计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依托传统汽车碰撞安全开发基础,对电动汽车新的潜在碰撞后失效风险进行主、被动安全的开发设计,特别是对于高压系统、高压蓄电池的重点防护。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法规和评价规程用以指导或规范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能防护的开发,比如欧洲的E-NCAP、中国的C-NCAP、美国的IIHS、日本的J-NCAP等。
(2)电池起火风险及安全设计
车辆使用过程中发生自燃,电池的防火能力将直接决定乘客能否顺利逃生。高压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电芯成组结构复杂,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差异较大。
随着市场对于新能源去汽车续航要求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和产品在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上也更加的大胆和激进,再加之电芯自身的电化学不稳定的特性,如果高压电池安全设计、开发和验证不够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内短、过充等内部原因或者车辆电气故障、人为纵火等外部原因导致电池起火,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基于当前电芯技术条件及电化学特性,很难保证新能源汽车不会发生起火。那如何降低电池起火风险、延长电池起火后热扩散的时间,给用户和消防救援人员提供更充足的逃生和处置时间,是当前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所有车企正在努力的方向。
国家已经针对电池起火热扩散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要求,要求在电池起火之前5min提醒乘客撤离,同时要求高压电池满足10min外部火烧不发生热失控的要求!
不过目前市面上一些新能源产品高压电已经能做到更高的安全水平了,据领克官方公布,得益于其全球最严苛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和双极恒温动力电池技术,目前领克PHEV可以满足电池外部持续火烧20min仍不发生失控,电池内部如果发生自燃可持续60min不会发生外部热扩散,能给予乘客和消防足够的逃生时间。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会朝着这个方向靠拢。
(3)涉水电安全风险及安全设计
相信很多新能源车主开车趟水的时候都有种莫名的担忧:会不会趴车,会不会漏电等。
每年雨季或者台风过境,东南沿海地带都会出现严重积水,新能源汽车因携带高压系统,如果高压系统防水性能不足,车辆被水浸泡或者在涉水过程中,可能导致高压系统进水,轻者直接导致高压系统零部件损害,严重的可能发生绝缘失效、高压电泄露、电池内部高压回路短路起火等问题。
新能源汽车涉水电安全开发中,都会通过一些密封设计,比如采用密封材料、使用密封高低压接插件、使用密封条等确保高压系统更高的防水安全要求。同时高压系统具有实时在线的绝缘电阻检测功能。除了设计阶段,严苛的防水测试也必不可少。
目前国家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涉水要求仅为150mm的涉水深度,几乎无法满足整车使用场景。但目前很多产品都能达到上海地方标准300mm的涉水深度要求,甚至像领克PHEV这种能达到更高的500mm的涉水深度要求。在涉水安全性上,比传统汽车还要高一些。
那么在遇到新能源汽车这种类型的交通事故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T/CSAE84-2018《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救援规程》给出一些参考。这份团体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消防协会发布,于2018年7月24日起实施。这份手册值得收藏!
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处置程序为:
(1)识别车辆;
(2)侦别环境情况,确定采取的灭火方案;
(3)做好救援人员防护;
(4)火灾扑救;
(5)火灾扑灭后固定车辆;
(6)如有需要,进行断电;
(7)现场清理。
对于充电情况下火灾事故的救援,应首先确定充电站电源位置并切断;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拔出电动汽车的充电枪或剪断充电线等手段,断开充电设备与车辆的连接,再按照以上程序进行火灾事故救援。
来源:战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