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汽车修理(富平县北门外李公桥建造的历史)
文/田培栋
富平县城北门外,有座永兴桥,是县南各县转运内储必经之道。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四月“陕西富平县奏:本县北大河有永兴桥岁久倾圮,不便输运边储,请备工于农隙时修理,从之。”(英宗《正统实录》卷152)。后因地方政府无人出面举办,遂搁置了近百年,至万历初年遂有流曲乡南郭村石桥队人李尽心,捐银千两修建。该桥为三孔石拱桥,长69米,宽6.6米,高4.8米。桥建成后,在城北石桥北端路西,建有石碑,阴刻文字叙述他建桥的事迹。
至于李尽心的家世,李因笃有详细的说明。“万历间,鸿胪少卿子充李公讳尽心,始捐赀輦石创为巨桥,涉者便之,称北桥亦曰李公桥云。鸿胪公以农商起家,赏旨布政司请输金助边,司大夫询其数,公曰惟命,初期以十金,公少之,递长至千金,司大夫疑其狂疾,而公竟出二万金纳诸司库,事闻,授显官,公犹坚让,朝议不许,谓非如是,无以为急国之劝也。”(《授祺堂文集》卷四《重葺县北门石桥募缘疏》)。
传说在这座桥建造过程中,附近有一富户,有块地在县城外东北角,约有二三十亩,因地势高,浇不上水。这家人为了种菜,每天清晨在县城市场上出售,获得高价,便设方与县令刘兑联系,让刘兑从中周旋。刘兑便从这座石桥北端的怀德渠(这条渠水是由西向东流向)的南岸镶嵌了一块石条,长约1丈左右,宽约5尺,作为这条渠的南岸,在正中凿了个碗大的圆形水口,排水量为一升,引水南流,接着又在桥面的东边开凿一条水槽,让水南流灌溉了这块菜地。因之,人们便称这一水渠为玉带渠,由此形成“水流桥上桥下”的说法。这条水渠后来因年久失修,水流中遂出现了一个小洞,因受南流水槽中水流的压力,这一小洞口流出的水,遂呈现三尺高的放射状,流向桥的东侧。尤其到夏天,天气炎热,每当太阳出来后,经过阳光照射,遂使这股放射状的小水流,变成了一股云雾,远瞧五光十色,十分壮观。
这座桥建成后,便出现了县城外的四景:
西门外 圣佛寺 一座宝塔
东门外 窦村堡 千家万户
南门外 湖光好 稻子莲花
北门外 青石桥 水流桥上桥下
这座石桥,因使用年久,更由于汽车流量增多,桥体便有裂变。1970年政府遂进行加固修理,桥面覆盖混凝土层,两侧加装水泥护栏。今日,仍为通向蒲城、白水县的交通要道。
作者简介:
田培栋,富平宫里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南京郑和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一、二届理事、《中国经济通史-明史卷》编委。多年以来从事明清史教学工作。专著有《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陕西通史·经济卷》《陕西商帮》。主要论文有《明初耕地数额考察》《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论明代的"永不起科"政策》《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明代的交通》《明代后期山陕东林党人的反腐朽斗争》《李自成的"追赃助饷"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