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青岛汽车产业(青岛制造业观察⑧|青岛汽车产业:练就“韧性”,穿越转型周期)

时间:2024-02-23 浏览量:

高速增长期过后,由“规模”驱动向“规模+价值”驱动转型

青岛汽车产业:练就“韧性”,穿越转型周期

短短十几年,从不足百亿产值、在全国籍籍无名,到跻身千亿级支柱产业、在全国产业版图中抢得一席之地,汽车产业无疑是青岛优势产业中最“年轻”,但却最具爆发力的那一个。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形势颇为严峻的三年,青岛仍然迎来了奇瑞汽车、高合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厂等项目落户,产业持续扩容。

一条条新产线投产、一辆辆新车下线……热闹过后大家不禁追问:规模快速扩张的青岛汽车产业,是否有足够的耐力和韧性应对接下来的产业长跑?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之中。新能源、智能化浪潮推动行业加速洗牌和格局重构。在前所未有的汽车产业变革面前,青岛汽车产业是否能像家电产业一样,实现跨越产业周期的“基业长青”?带着这些疑问,从更细微处的变化切入,重新审视青岛汽车产业变得格外有意义。

“大变局”与新挑战

从专家到普通消费者,如今几乎已经没有人会否认汽车产业大变局已经加速到来。年初以来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生动揭示了种种变化——新能源汽车加快挤占传统汽车市场空间;特斯拉、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新品牌以惊人的速度分走传统车企的销售额;传统经销商渠道压力重重,品牌塑造以及销售体系正在全面重构……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很快就会有一大批车企倒下,今年6月将是判断车企是否能在此轮行业洗牌中幸存的关键节点。

这场由新能源、智能网联所驱动的产业变局,是青岛汽车产业迎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

汽车工业在全球被普遍视为衡量制造业强弱的重要标志。一辆车,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既考验基础工业的精密制造能力,也高度依赖高效组装零部件的集成制造能力。在家电、纺织、食品饮料等领域拥有工业基础的青岛,也像国内所有城市一样有一个“造车梦”。但最初,青岛只有一汽解放一家商用车制造企业,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乘用车是青岛的目标。突破发生在千禧年之后。青岛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引进了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奇瑞汽车等主机厂,一大批配套企业随之落户,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链逐步完善。目前,青岛拥有整车生产企业8家,改装车生产企业32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900余家。

事实上,青岛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也正是我国汽车工业一路高歌猛进的时间。国民汽车消费需求不断走高,车企为了吃下这波市场红利快速扩张产能。如此行业上行周期中,青岛汽车产业虽然在项目招引上历经不少曲折,但总体发展仍然算得上顺风顺水。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下滑,行业高速增长时代也就此终结。技术变革叠加行业增速放缓,青岛汽车产业要继续进阶,面临的挑战或许不亚于实现乘用车制造零的突破。

去年12月,青岛连发两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可以视为青岛在宏观产业规划层面给出的思考和答案。《青岛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青岛将通过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项目实施奖补,在青岛构建起产业链完善、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青岛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则是青岛首次提出要打造一个跨区市的产业空间载体,破解当前青岛汽车产业生产要素布局分散,规模效应发挥不充分等发展问题。而微观层面从生产制造到研发创新的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告诉外界,这些规划绝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蓝图,而是正在加速照进现实。

拉长长板,迈向“超级制造”

不论产业如何迭代,生产制造环节的升级进化都是最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大家都知道,在芯片行业台积电等代工厂制程工艺进步的速度,已经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关键因素。回到汽车行业,情况同样如此。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在4月初的一场论坛上表示,汽车行业生产环节的变革速度远没有动力系统、智能系统变革的速度快,大量先进的生产方式没有及时引入到汽车行业。全球汽车行业的“鲶鱼”特斯拉在制造技术上的投入有目共睹,同时也再一次给全行业提了醒——制造对一个车企的重要性从未削弱。

这是一场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升级。在这新一轮围绕“制造”的比拼和较量中,青岛已处于领先位置。

2018年正式投产的一汽-大众青岛公司先后导入大众宝来、奥迪A3等车型,是青岛重要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而在行业内,一汽-大众青岛公司更为人熟知的一个标签是“中国汽车行业标杆工厂”。

青岛制造业观察⑧|青岛汽车产业:练就“韧性”,穿越转型周期

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智能机械手在焊接车身底板。

实施了国内首个多功能PVC机器人工作岛、国内首个全自动天窗顶盖生产线;冲压车间100%全自动生产,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3.8%……经过持续改善创新以及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一汽-大众青岛公司的制造水平已经站在了全球行业的顶端。“经测算,青岛工厂年生产效率提升5.2%,生产效率达到全球汽车行业前30%,每年降低成本4000多万元,宝来车型的千台故障率在全球大众品牌车型中最低。”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刘冬介绍道。

2022年7月,一汽-大众青岛公司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是一汽-大众内部最快达到100万辆的生产基地。青岛公司在效率和质量上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不仅是一汽-大众体系内学习的榜样,还吸引了大量其他车企前来参观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汽车产业迈向“超级制造”的进程中,绝非落户车企向青岛的“单向输出”,而是青岛制造业积累与车企的“双向互动”。这样的内生动力,对未来发展显然更具意义。

去年11月刚刚投产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是奇瑞集团最先建成并实现量产的超级工厂。这里拥有全球最快的深度互动定制生产模式,建成6600T全自动高速同步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搭建起全球最强AI品控系统,可实现智能联动和高密度柔性总拼,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车型……

而所有这些堪称“灯塔工厂”标准的突破性尝试,都离不开卡奥斯联手奇瑞搭建的海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作为 “工业互联网+汽车制造”的重要实践成果,也是汽车行业首个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也将对外输出解决方案。

突破短板,重绘“价值曲线”

新能源、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的一次颠覆性变革。汽车所需的技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发创新一直是青岛汽车产业的一处短板。如今,在产业由旧赛道切换到新赛道的关口,青岛正在加速改写局面。

崂山区株洲路1号,一汽解放青岛基地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项目总投入12亿元,建成后将重点聚焦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网联关键技术、汽车电子电气核心总成开发技术、测试仿真技术和创意造型技术开展研发。

一汽解放是青岛汽车产业的“老朋友”。一汽解放青岛公司是青岛最早的整车生产企业,并建有侧重产品端的研发团队。此次一汽解放在青岛加码布局研发项目,正是为了更好抢抓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行业“新四化”机遇。在一汽解放看来,青岛具备未来汽车“新四化”转型期所具备的条件——有大量的软件人才、材料供应,家电电子业十分发达,将为一汽解放提供很多助力。

车企在青岛的产品布局也是观察青岛汽车产业价值重构的一个重要维度。自2005年前后便在青岛布局的上汽通用五菱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汽通用五菱提出全新的“一二五”新能源发展战略,将从顶层设计、规模产品、生态集群等入手,实现新能源及衍生产业的全链条自主化。而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战略中,青岛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岛分公司立足青岛区位资源优势,辐射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市场。近几年,青岛分公司相继完成了乘用化转型、新能源升级,并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同步提升。2022年,以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产量占比已经突破40%。”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宫天龙表示。

事实上,对制造业来说,持续改造升级的“存量”所能带来的价值,绝不亚于“增量”。作为最早落户青岛的车企之一,上汽通用五菱在青岛的稳步升级是青岛汽车产业迈向下一个千亿不可或缺的支撑。

“总部”的空白也在逐步被填补。北京汽车制造厂作为首个落户青岛的国内一线品牌总部,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的产业生态。造车新势力、定位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选择将中国总部落户青岛,打造面向全球的研发技术中心。这些目前仍在培育中的项目,将为青岛汽车产业在新的产业周期中增添后劲。

勇于面对挑战才能更好成长。在不断加剧的行业“内卷”中,青岛汽车产业正成长得更加丰满、更具韧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青岛制造业观察⑧|青岛汽车产业:练就“韧性”,穿越转型周期

青岛日报2023年4月17日1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