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汽车厂家(广东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过半,新增1-2家车企进入世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为进一步巩固汽车制造支柱产业地位,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广东省日前印发了《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从区域协同、强链补链等角度着手,提出到2025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35万亿元,尤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比重将超过一半。
截至目前,广东省汽车产量已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并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完备产业链,2022年共有规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60家,汽车产量约41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0万辆,分别占全国约15%和18%。
到2025年,广东汽车产量预计超530万辆,占全国比重超18%,其中新能源汽车超300万辆,公用充电桩超21万个。对比可见,产业增长重心在于新能源汽车,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计划》各项举措也着重围绕这一领域展开。
但目前,广东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动力系统、底盘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车用关键芯片被国外巨头垄断,零部件配套体系尚未对集群形成强支撑保障;同时,合资企业占比较大,自主品牌仍有待成长。
在此背景下,《计划》首先提出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链提升两大工程,编制纯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路线图,推动整车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关键零部件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充电设施、智能终端零部件等领域,加快突破技术短板,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攻关及产业化、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两项工作也被重点提及,广东将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为重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走廊,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并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智能网联领域企业深化合作,预计加强同综合利用企业等合作共建、共用回收体系,加强镍、钴、锂等重要资源的回收利用,保障产业链安全。
这一完善的产业链格局还应提升国际化水平。根据《计划》,广东将鼓励现有合资汽车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招引一批跨国公司在粤设立地区、功能性总部及生产研发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
预计2025年广东将新增1-2家汽车整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培育3-4家独角兽汽车企业,形成2-3家产销量突破100万辆规模的整车企业;培育3-5家超百亿元的零部件企业集团、2-3家汽车零部件独角兽企业、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产业集聚方面,目前广东已形成了广州番禺、深圳坪山、肇庆大旺等高度集聚产业园区。《计划》进一步要求加大区域集群间的协同互补和错位发展。
一方面,各地将立足现有园区基础,推动整零融合协调发展,打造近地化零部件配套体系,力争打造1-2个产值超2000亿元的汽车产业园区和2-3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零部件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广东将完善四核多点发展格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统筹全省产业布局。
例如,支持广州、深圳、佛山、肇庆四城联动,以整车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中度和近地化配套水平;支持珠海、汕头、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清远等地市多点发力,打造差异化零部件产业集群……
为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计划》还提出了品牌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价值。这包括加强品牌特色文化内涵设计和推广工作,在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等环节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等。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计划》还在需求侧发力,推进全省范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并落实促进汽车消费系列政策措施。
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完善,广东将按照适度超前、均衡高效的原则布局,整合电网、加油(气)站、停车场、第三方社会资本等资源,探索车、桩与智能电网灵活互动;同时合理布局加氢站,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支持制氢、加氢、储运设备企业扩大产能,形成氢能产供储网络。
《计划》还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打造示范应用区,推进智能化基础设施、“车城网”平台等建设。例如,支持广州花都、南沙、增城,深圳坪山等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支持广州、深圳等地扩大自动驾驶测试区域范围,开放高快速路测试,鼓励开展载人、载物、特种作业等商业化运营活动;支持广州南沙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及特殊运营场景混行试点工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