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汽车电影-这些年,电影里的金华身影,你注意到了吗?
沐浴着和煦的初冬暖阳,11月24日,浙师大召开了“改革开放40年与浙江影视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高校戏剧影视专业学者、媒体单位从业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的专家同仁,就影视政策、管理、产业、创作、评论等诸多层面,共同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影视发展的经验模式。
在众多的浙江智慧和浙江样本里,东阳横店影视城、《鸡毛飞上天》等“金华元素”多次被专家学者提及。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影视产业发展历程,就好似一部生动的电影画卷,从全景、近景到特写,每一帧都值得细细回味。
全 景
从“无中生有”到“点石成金”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教授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影视发展走过的4个阶段。他认为目前的影视格局形态是以主流文化为主导,兼容其他多元类型的文化共荣局面。陈旭光用“温婉湿润”来形容江南影视的特点,“浙江影视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我市民营影视企业崛起的潮流中,始终绕不开东阳横店影视城从“无中生有”到“点石成金”。作为全国影视文化行业发展的龙头基地,横店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影视产业集群和影视产业服务机制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
在上个月召开的2018中国(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一组关于今年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的数据十分亮眼。今年1—9月,实验区实现营业收入206.66亿元,入区企业累计达到1154家,接待游客1229.20万人次。其间,实验区入区影视企业出品或联合出品的电影票房占全国票房的29.52%。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中9部由实验区企业出品或联合出品。
横店影视制作出品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千乘影视的《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九彩影视的《岁岁年年柿柿红》等多部作品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实验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逐日攀升。未来,随着横店影视产权交易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园、横店通用机场等项目投入运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将日趋完善。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海报
△《鸡毛飞上天》海报
在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基础上设立集聚区,着力把横店打造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龙头基地、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和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中心、孵化中心、交易中心、人才中心、体验中心,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落实省委文件精神,我们正大力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说,以横店为龙头的影视文化产业是金华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在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高质量文化供给地总目标,着力做好影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这篇文章。
近 景
“学院派”“江湖派”相辅相成
近日,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在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影视培训班,通过学校平台,为影视爱好者、横漂群体和该校师生提供专业培训。老艺术家们的职业认同和敬业精神让该校00后的学生们颇为受益。
注重影视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横店集团的重要举措。研讨会上,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杨剑介绍了该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构建模式。杨剑说,从影视编导、摄影摄像、表演化妆、动画制作到影视经济的相关方向,专业设置与影视制作的各个生产环节是吻合对接的。
△东阳横店影视城
杨剑介绍,在校期间,学生需完成包括经典影视剧翻拍、古装剧拍摄在内的三个影视剧联合拍摄。这就要求不同分院的学生自行“抱团”,从找剧本、挑演员到后期制作,体验整个影视剧的拍摄制作流程。这是学校跨专业联合、剧组化实践和复合式培养的人才构建模式。
“学校影视制作学院的党组织和横漂的党支部是对接关系,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杨剑说,学校为“横漂”开设了培训班,也会请“漂横”代表给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学院派和‘横漂’可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离横店直线距离35公里外的永康,近年来也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源于6年前《天龙八部》电影的拍摄,拉开了永康影视发展的序幕。此后,永康借鉴了横店经验,制定并逐步调整了符合当地影视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截至目前,永康注册的影视公司已有1500余家。
△永康方岩石鼓寮影视基地
目前,永康已建成包括方岩石鼓寮影视基地、四方集团影视基地、西溪影视基地及龙川文化园在内的四大影视基地。秀丽的原生态山水景观和37万平方米的工业风厂区很好地承接了横店影视城的溢出效应,诞生了《我是红军》《唐婉与陆游》等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
“目前永康拥有政策奖励、差异定位、民间资本等本土优势。”永康影视办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潍伟说,今年永康制定了影视发展三年规划,“希望有更多高端人才来永康,共同对五金文化、胡公文化等本地题材进行创作,通过剧本弘扬永康文化。”
特 写
聚焦本土题材 讲好金华故事
陈旭光在研讨会中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内容的选取应该更多元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是需要投资经营和市场认可的文化产业,同时也有特定的美学要求,应属于“工业美学”的范畴。
“未来的电影产业必须规范化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陈旭光说,“在浙江的电影行业里,不论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均呈现了有预算、有规划、有想法的务实精神,是很适合做电影的。浙江文化资源丰富,讲好浙江故事,挖掘浙江文化,浙江的影视文化大有可为。”他认为,浙江人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是值得挖掘和创作的影视题材。
那么,在我市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本土影视题材呢?浙师大文传学院副教授陈爱国认为,纵观金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知名的景区、物产、建筑、人物、事件等内容都是盛产影视题材的沃土。“四个人四条线,北山四先生就很适合改编成宋元时代的历史剧。”他举例说,北山四先生的故事若能改编成影视剧,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教育意义。
曹聚仁是民国时期金华籍颇有声望的记者、作家,在《我与我的世界》这本书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人的生活工作现状。陈爱国认为,也可以此书为创作背景,以曹聚仁战地记者的身份贯穿起一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与宁采臣的故事曾多次被编排成各种版本的《倩女幽魂》电影、电视剧和越剧。陈爱国告诉记者:“据我个人了解,聂小倩是婺城人,宁采臣可能是东阳人。很可惜,金华的影视公司还没有关注过这个长久不衰的本地题材。”
“以绍兴黄酒为主题的电影已搬上荧幕,金华火腿、东阳木雕同样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也是本土电影取材的很好选择。”此外,他还建议,可以邀请外地作者和本地作者进行联合创作,在影视创作的格局、观念和手法上进行综合提升。
来源 | 金华日报、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 | 孙媛媛
编辑 | 卢奕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