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吗(易燃品还是普通货物,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运输风险?)
考虑到车辆自燃引发全船大型火灾的安全风险,国际上普遍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危险品来进行海运申报,但随着技术进步,运输标准有望继续放开。
文 | 刘婧汐
编辑 | 王静仪
电池自燃,再次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援引数据表示,新能源汽车起火率比燃油车更低,“电动汽车自燃是新闻,只要烧一个就会爆。而燃油车自燃不是新闻,没人愿意听这个东西”。
欧阳明高引用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2023年一季度自燃车辆中,燃油车有18360辆,新能源有640辆。他直言,如果计算自燃率,燃油车为18360/31771万,约万分之0.58,而新能源车为640/1445.2万,约万分之0.44,“比它还低”。
电池安全,一向是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问题,而外界对于自燃的众多想象,更为新能源行业蒙上面纱。
以运输环节来说,电车的船运,就存在着安全方面的诸多限制,运输效率有待提升。
海运一直以来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在船运的过程中,稍有不当便会引发大规模的火灾事故,过去几年类似的事故多有出现。为此,国际上普遍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危险品来进行海运申报。
海运难,其一是标准高,其次是运力不足。当前中国的汽车跨洋运力和汽车出口能力严重不匹配,也造成了新能源汽车运输“一船难求”的问题。
铁路运输已经率先放宽标准。2022年开始,中欧班列可以通过集装箱发运带电新能源车整车,凭借时效快、成本低等优势,已承运比亚迪、大众、蔚来、小鹏、长安、福特等众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出海。
“中国正在慢慢放开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标准。比如现在在中欧班列上已经放开了,但那是陆上运输,海上的情况更复杂。随着创新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标准肯定还会继续放开。”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对《财经》表示。
风险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海运
春节期间在海南,新能源汽车离岛船票“一票难求”,不少车主弃车离岛,引发热议。
“因船舶消防安全要求,每趟船限载15辆新能源车辆”。之所以对出岛新能源汽车数量做严格限制,是出于安全担忧——新能源汽车可能在船运过程中发生自燃,从而引发大型火灾。
海运难,首先体现在严格的限载要求。
根据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海事局印发的《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每航次载运新能源车辆的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以小车计)的10%,且总数不超过18辆。
严格的限载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离岛的效率。
船运限额之所以如此严苛,是因为考虑到船运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和磷酸锂电池为主,均为锂电池,而动力锂电池具有燃烧温度高、燃烧速度快、易发生自燃、复燃等特性。
在高温暴晒或充电不当等情况下,极易引发自燃等事故,甚至可能引发气体爆炸、船舶翻沉等次生、衍生灾难性事故,威胁船上人员生命安全。
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海上运输已经发生了多起火灾事故。
2022年2月16日,一艘载有近4000辆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车型(包括数量不详的新能源汽车),货物总价值达4亿多美元的汽车运输船,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起火,起火持续两周,并且最终沉没。据外媒报道,起火的车型或为奥迪e-tron Sportbacks,且动力电池的燃烧为救援工作设置了重重难关。
2023年7月26日,一艘从德国前往埃及的货轮在行驶途中发生起火事故,船上仅运载了25辆电动汽车,占总数的1%还不到,但发生自燃,引发大火和爆炸,最终烧毁了船上搭载着的2857辆新车。
因此,国际上普遍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危险品来进行海运申报。
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TDG)等国际规章,动力电池被分为UN3480(锂电池单独运输)、UN3171(电池驱动的车辆或设备)以及UN3166(易燃液体驱动的车辆,即混合动力)三类,属于第9类危险货物。
国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锂电池包装生产企业需向属地海关申请危险货物包装性能检验,检验合格后海关出具《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
好消息是,随着监管的加严和技术的发展,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越来越有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在2022年4月8日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从设计、生产、服务、事故响应、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22条原则性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挤压、浸水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日益增长,运输效率也需要被解绑和提升。
布局“国车国运”以提高运力
海运难,其一是标准高,其次是运力不足。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大幅增加。
中国的汽车跨洋运力和汽车出口能力严重不匹配。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从事海运的700多艘专业汽车船中,日本、挪威和韩国等三国累计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的占比不足3%。
船舶制造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汽车运输船数量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出口增速,这就导致汽车出口运力严重不足,因此造成了一船难求、租金高企的局面,这也让汽车运输船拥有了“海上运钞机”的名号。
为进一步增强汽车出口能力,近年来,比亚迪、奇瑞、上汽等中国车企纷纷组建船队,加速布局“国车国运”。
2022年1月份,上汽集团宣布与中国船舶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中船江南造船将为上汽旗下安吉物流“量身定制”远洋汽车运输船。
目前,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拥有各类汽车船31艘,并开通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7条国际自营航线。未来3年,还将有14艘远洋运输船陆续加入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加速跨海出洋。
今年的1月14日,“BYD EXPLORER NO.1”(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抵达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作为中国首艘由国内船厂建造、专门用于国产汽车出口的滚装船,比亚迪“EXPLORER NO.1”搭载着5449台新能源车驶向欧洲。
这艘长199.9米的巨轮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应用了最新LNG双燃料动力技术,使其能够适应多元航线需求,并且能够适装各种新能源车辆。
“在滚装船运输领域,未来2年内,比亚迪还将有7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比亚迪储能电池技术、轴带发电机系统也将在船上应用。”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表示。
对车企来说,高性价比是国产汽车出海竞争的关键,而海运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终端售价。“国车国运”能保障出口业务的稳定进行、降低运输成本,保障产品准时交付给海外客户。
铁路运输助力出海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给汽车运输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分别是108亿美元、241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是192亿美元,三年复合增长率95%,增量市场空间广阔。
在海运暂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的现状下,众多车企还将目光投向了铁路运输。
相较于海运,铁路运输价格实惠、环境稳定、线路平稳,不易对新能源车造成损伤和腐蚀,且班次和停靠站点多。
在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提议,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性和现有安全标准,对铁路运输的相关规定进行适应性修改,使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锂电池散件能够通过铁路进行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
2022年9月17日,国铁集团公司发布公告,解除对新能源车的运输限制,按普货办理发运,无需危包证,国际/国内铁路,均可装集装箱发运带电新能源车整车。
自从放开新能源整车的铁运限制以来,中欧班列凭借时效快、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出海新选择,已承运比亚迪、大众、蔚来、小鹏、长安、福特等众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未来,中欧班列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车的主要运输通道之一。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2023年1-6月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1.8万辆,同比增长3.9倍。已有长城、奇瑞、长安、宇通等品牌汽车,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口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正在慢慢放开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标准。比如现在在中欧班列上已经放开了,可以用笼车运输,帮助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欧洲,但那是陆上运输,海上的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对《财经》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可以明确的是,随着创新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运输标准还会继续放开。
为破解运输难题,中国正布局铁路运输和发展自主船运,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而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运力和运输安全性,以保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在蓝海中抢占先机,前路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