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武汉开特汽车(克难奋进 勇毅前行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时间:2024-03-18 浏览量:


克难奋进 勇毅前行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交织叠加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克难奋进、勇毅前行,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取得这些新成效】

◎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科教优势加快转化

◎产业发展量质并进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美丽武汉底色更足

◎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实现“三个新”】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两个优势转化”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硬核成绩单】

经济增速逐季回升,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经营主体超过206万户,“四上”单位达到1.7万家

武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

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

获批建设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开通运营地铁19号线、5号线二期和国内首条城市空轨,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540公里

民生支出占比78.8%

城镇新增就业29.26万人

——————————

■ 城市能级跨越提升

武汉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经营主体超过206万户

2023年,我们牢牢把握宏观政策同向发力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一季度增长4.5%,上半年增长5%,前三季度增长5.5%,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经营主体超过206万户,“四上”单位达到1.7万家,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武汉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政策向稳增长聚焦、服务向稳增长发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出台扩大消费系列政策,举办促消费活动2300余场。开业武汉京东购物中心、越秀国金天地等6个大型商业项目,新增312家品牌店、旗舰店,打造11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建成2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城市烟火气升腾,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增长62.4%,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17个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大抓招商、大抓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17个,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64个。助企纾困精准有效。实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28.7亿元,惠及经营主体53万余户。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510家,发放政策性担保贷款180亿元,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21.9%、25.4%、25.8%,净增中小企业10万家以上。

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实施110项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武汉城发集团、投控集团、文旅集团实现战略性重组,武汉城建集团、金控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分别上升41位、25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卓尔控股、九州通医药、恒信汽车等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逸飞激光、武汉蓝电、开特股份等10家企业上市和过审,武汉在全国“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居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构建供应链体系,华纺链、长江汽车等5个供应链平台组建发力。

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60余场

政务服务持续提升。推出134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完成28个行业领域“一业一证”改革,武汉连续两年居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前十。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武汉自贸片区一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三大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2.5%,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25家。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设计双年展、华创会、汉交会等重大活动60余场。

■ 发展优势加快重塑

武汉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武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

积极抢抓国家战略聚焦叠加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全力推动“两个优势转化”取得新进展。科创中心建设提速提效,全球首台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全球首款通导遥一体化北斗芯片等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武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入选国家5G工厂9家,居副省级城市第1。获批建设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279万标箱,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发展优势加快重塑,武汉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和新建

平台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东湖科学城建设聚势突破,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和新建,6个大科学装置建设有力推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武汉。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

成果转化基础更加坚实。新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124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27家,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各1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198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4.56件。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增至27家,居副省级城市第1。

■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300家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965”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开工建设长飞半导体、采埃孚汽车部件等26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海康威视、东风猛士等126个亿元以上项目,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6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突破300家,获批汽车零部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9个,居副省级城市第2,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5家。整理和提升工业园区51.7平方公里。服务业加快扩量提质。新增总部企业39家、金融机构8家,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达100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75万亿元,举办会展等活动1010场,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数字经济加快创新突破。工业互联网(武汉)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接入企业数突破185亿个、2.1万家,均实现翻番,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全国第2。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完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运。元宇宙数字产业基地开放运营,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204个,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区30家,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重点项目全面启动

武汉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深入推进,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建运行,开工建设天子山大桥,打通6条城际断头路瓶颈路,开通5条城际公交,实现1000项服务事项“一圈通办”,区域融合更好。

“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更加灵动

长江保护修复有力有效。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江豚逐浪”的生态美景更加灵动。

城镇新增就业29.26万人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29.26万人,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30.6万人,帮扶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5万人,建成户外工作者驿站1094个。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十九连增”,城乡低保综合提标4.1%。新建养老服务设施172处,新开业老年人助餐点50个。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3.2万套,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86万套(间),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871户。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增托育机构210家、托位1.1万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9所,新增学位6.54万个,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 数字见证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58公里

新增城市骨干道路58公里

108个

新改建各类公园108个、绿道103公里

15.2万个

新增停车泊位15.2万个

296个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296个

22个

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2个

123条

畅通微循环路123条、断头路21条

6条

打通6条城际断头路瓶颈路,开通5条城际公交,实现1000项服务事项“一圈通办”

30.6万人

新增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30.6万人

6.54 万个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9所,新增学位6.54 万个

(来源:长江日报记者陈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