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品牌

汽车涂装部(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时间:2024-03-09 浏览量: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内,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7月份的销量成绩。官方数据显示,一汽-大众7月新车交付量达到157,323辆(包含奥迪进口车),同比增长2%,继续领跑2019中国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榜。

无论寒冬还是暖春,一汽-大众的排名始终稳定在前列甚至第一,它的秘诀是什么?8月20日,汽车头条App受邀来到一汽-大众的大本营——长春,参加“一汽-大众品质之旅——‘众创未来’媒体青年营”,以一名“见习员工”的身份,身着工装打卡“上下班“,深入企业内部,在生产、质保、研发以及人才发展培养等核心部门“轮岗实习”。

质检——成就大事者必拘小节

在两天的深度体验中,我们的第一站就来到了一汽-大众质检工程师们的摇篮——质量基本技能培训基地。在这里,我们通过亲自上阵,充分体验了一名合格的质检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对细节的热爱。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这个缝隙的基本误差是3.5mm-4mm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误差范围内就代表着不合格。”在培训基地现场,负责指导我们的质检工程师手把手地将我们带入汽车质量检查的基础殿堂。

“要注意,平度和棱线是不一样的概念,一个是二维的高低误差,一个是三维的。”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一辆原本在我们眼中并没有什么问题的速腾,最终被“诊断”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能只是误差在一厘米范围内的缝隙,或者肉眼不会注意到的高低不平,甚至只是车面上一个很难察觉的划痕和脏点。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虽然消费者们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但是对于我们质检工程师来说,这些细节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现场的工程师告诉我们,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细节造成的影响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例如车门后部比前部高出一点,就会造成更高的风阻,从而产生更高的油耗,同时还可能产生噪音、漏水等种种麻烦的问题。

“在车内会有一个记录表,我们要求每一名质检人员将每一处细节问题都详细记录在表格上。一个小问题在工厂内发现时,它的维修费用只需要大概300元,而当它在4s店内被发现,需要的可能就是1500元甚至更多。”因此,对质量检查的严格把控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厂家本身节约成本的保障。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而在之后的参观学习中,我们来到了真正的质量检查的咽喉要塞——匹配分析测量间。在那里的工程师告诉我们,这里有着一汽-大众在售和制造中的所有车型模具和检具,也是厂内需要“永久保密”的核心区域之一。

为了检查诸如“零部件尺寸公差不能超过0.5毫米”这样的细节问题,一个设备的造价就超过了1000万元。“我朋友听到我的工作后也会问,你们为了这种小细节花费这么多的钱值得吗?”但很显然,这种对细节的“吹毛求疵”所带来的往往其实是更大的收益,比如“高品质”的产品标签,比如消费者的信任与口碑。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而在质量检测保证中心,我们见到了另一群对“质感”更加敏感的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是围绕着拧紧技术、工业CT、色谱质谱分析、材料气味评价方法等等所展开的。看似有些枯燥的实验室,对这群人来说却充满了趣味:“我们内饰的皮料全部采用的是欧洲进口的真皮,为了保障质量,往往采用的还是一张皮上的核心区域。”

在现场,工程师用一张被染色完毕的牛皮来向我们解释皮料不同部位的质感区别,这些同样在大多数消费者生活中无法辨别的东西,却被一汽-大众的这群工程师执着地坚持着,也正是这种对于细节的坚持,成就了每一台“大众车”在消费者心中的高质量与良好口碑。

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是核心

在一汽-大众员工食堂吃过午饭后,我们来不及休息,又赶往一汽-大众的生产车间实地学习考察。一台大众车究竟是如何从零部件中诞生的?这样的产品又是怎样适应如此严苛的质量检测体系标准的?

在四大生产车间中,最让头条君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冲压车间,另一个是涂装车间。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在冲压车间内,我们的头顶不时有重型货运箱在轨道上隆隆开过。工程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厂顶高度为17米,比许多日系车企要高出1/5甚至2/5的高度,因此造成的噪音和对工人的影响显然就要小的多。

不过,另一方面,在冲压车间内也并没有太多工人存在。据了解,由于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冲压机床和模具,从原料拆垛到上料搬运均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操作。“整个工厂内大概只有300名工人,所以彼此间说话都要靠广播。”

在车间现场,我们近距离观察了属于一汽-大众独有的6序冲压工艺,对成型,卷边等各个细节都有专业工序,确保了冲压件的精密准确。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到了涂装车间,我们先是穿上了特制的防护服,为的不是保护自己,而是防止身上的灰尘和脏东西污染室内环境。涂装车间更是集结了一汽-大众顶尖技术:360°翻转电泳工艺、PVC工艺、空腔注蜡工艺……确保一汽-大众兑现3年无锈蚀,12年无锈穿的高品质保障。

最后,我们来到了总装车间,参观新车下线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现场工程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汽-大众采用模块化装配工艺,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生产节拍可达到64秒装备完成一辆新车。不仅对下线车辆进行100%严苛质检,还会对已检验合格的产品随机抽检,进行标准更苛刻的奥迪特评审。

人才——汽车界的“黄埔军校”怎样炼成?

正如日本“企业之神”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拥有好的技术、设备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而在一汽-大众工厂的这几天,头条君最大的感触就是接触到了一群对工作热情、严谨、富有想法的一线工程师们。一汽-大众是如何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让优质人才充实企业的枝干的呢?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松梅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首先了解一汽-大众内部神秘而知名的“AC”体系。要知道,包括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柳燕、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尤峥、小鹏汽车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等业内知名高管都是从这个体系中脱颖而出的。也正因如此,一汽-大众被誉为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什么是AC体系?简而言之,它是一汽-大众内部的“高考”,只有越过这道龙门,才能真正进入管理阶层。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甚至是普通蓝领岗位,都可以通过参加AC考核进行阶级的跃升。

而在AC考核之中,所有人为关系的干扰因素被降到了最低。这套原本来自德国,被用于军官考核的考试标准,要求由五个来自各部门的评审对选手进行全方位封闭式的测试,在这一过程中,选手不得与外界沟通,而评审的评分也必须由五个人共同决定。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通过这套考核标准,一汽-大众迅速地挖掘了许多公司各部门的精英人才,他们有的曾经在岗位上默默无闻,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的支柱。”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松梅这样对我们说到。

除了有着超高效率的考核标准之外,一汽-大众也会对每一个新加入的员工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机会。至于能否抓住这一成长机会,那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


在一汽-大众工厂“实习”三天后,我掌握了造车的奥秘


三天的时间既紧张充实又转瞬即逝。经过短暂而宝贵的“见习期”,头条君对一汽-大众不仅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对造车这件事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造好车不易,但正因有这样一群严谨而认真的人,才会有更加优质的产品。期待与一汽-大众工厂的下一次再会。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友情链接